真的卷不動了!大疆、美的、海爾等大廠打響反內卷第一槍,騰訊、阿裏看過來!
來源:盛華觀察
2025年3月,一場由國內製造業和科技巨頭主導的“反內卷”風暴席卷職場。大疆、美的、海爾等企業相繼推出強製下班、禁止無效加班、落實雙休等政策,徹底撕開了“996合理”的裂縫。
這場變革不僅是對過度加班文化的宣戰,更是中國職場文化從“內耗式競爭”向“高質量發展”轉型的標誌性事件。

大廠紛紛“反內卷”
首先是大疆出場,公司晚9點開始清場,辦公樓關燈趕人。
作為無人機領域的龍頭企業,大疆曾因“加班到淩晨”的狼性文化飽受爭議。然而,自2月27日起,深圳總部推出“強製晚9點下班”政策:每到規定時間,主管和人力資源部門分三輪巡查工位“趕人”,上海辦公區甚至直接關燈斷電。一名技術部門員工表示:“以前常加班到深夜11點,現在9點10分整層樓100多人全撤了。”有員工調侃,強製下班時“像消防演練一樣迅速”。
美的緊跟其後,公司要求18:20準時下班,六條禁令砍掉形式主義。
的反內卷行動更為徹底。自2025年1月起,董事長方洪波發布《關於簡化工作方式的要求》,推出“六條禁令”:禁止下班開會、禁止使用PPT內部匯報(技術方案除外)、禁止代寫材料、減少微信群形式主義、取消手工報表、嚴禁內部送禮。更引人注目的是,部分部門將下班時間鎖定在18:20,HR到點挨個催促員工離開工位,甚至禁止員工晚餐後返崗加班。
海爾集團則強製執行雙休製,周六食堂“斷供”。
海爾則從製度層麵重構工作節奏。2月,公司宣布所有部門(包括研發和市場)實行雙休,周六禁止到崗,食堂停止供餐。特殊情況需提前一周申請,工作日加班不得超過3小時/天。一名員工感慨:“打工幾十年,第一次聽說‘不準來公司’的強製規定。”這一政策不僅為員工爭取了休息時間,也倒逼供應鏈合作夥伴調整工作模式。

為何大廠突然“集體覺醒”?
2024年底生效的《歐盟禁止強迫勞動產品條例》成為關鍵推手。該條例將“超長加班”視為強迫勞動,違規企業產品將被拒之歐盟市場。作為出口大戶,大疆、美的、海爾不得不調整製度以符合國際標準。與此同時,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“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”寫入文件,市場監管總局召集阿裏、隆基等企業座談,劍指惡性加班、低價傾銷等亂象。
企業逐漸意識到,無效加班反而損害競爭力。美的內部文件直指“表演式工作”的弊端——冗長會議、繁瑣PPT匯報、微信群“舉拳頭”表態等消耗了30%以上的有效工作時間。研究顯示,長期超負荷工作會降低創造力和效率,這與企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。
年輕一代對“工作生活平衡”的需求倒逼企業改革。社交媒體上,“反內卷”話題閱讀量超10億,90後、00後員工更傾向選擇人性化雇主。大疆員工坦言,新政實施後“下班羞恥感消失了”,而海爾雙休製使其在人才市場吸引力顯著提升。

變革背後的挑戰與爭議
盡管政策看似激進,落地仍存阻力。大疆有員工抱怨“工作未完成卻被強製下班”,部分核心部門私下延長工時;美的個別部門存在“隱形加班”,員工回家後仍需線上處理事務。如何從“物理趕人”升級為“效率革命”,是企業麵臨的深層課題。
大廠開始反對內卷,輿論發生分化,“福報”還是“作秀”?
網友對“晚9點下班算福利”爭議不斷。有人質疑:“為何不是18點下班?”也有聲音認為,相比過去的“淩晨常態”,這已是進步。此外,歐盟法規的推動作用引發討論:企業究竟是為員工福祉還是出口利益改革?
有業內人士指出,無人機、AI、新能源等領域競爭白熱化,完全實現8小時工作製幾無可能。大疆某員工透露:“任務量未減少,隻是加班從明麵轉入地下。”如何平衡效率與健康,仍是未解難題。

職場變革與重塑
這場變革正在重塑行業生態。全國人大代表雷軍呼籲,破局內卷需依靠科技創新與差異化競爭,而非壓榨人力。經濟學專家張連起建議,企業應通過出海構建全球化創新網絡,從“存量廝殺”轉向“增量創造”。
對於打工人而言,強製下班隻是起點。當美的用數字化看板替代手工報表、海爾以智能係統優化流程時,一場以技術驅動效率的革命已然展開。或許未來的職場真能如網友所期:“上班像下班一樣快樂。”
大廠的反內卷行動,既是政策與市場壓力下的必然選擇,也是人性化管理的覺醒。當“強製下班”從新聞變成常態,中國職場文化的深層變革才剛剛開始。
最後,來看看騰訊、阿裏等這些曾經以“996”為福報的大廠們,將如何走出內卷深淵?
「小礼物走一走?雪碧可乐来一罐!」
还没有人赞赏,支持一下吧
哇~真是太棒了